武汉政协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 发言材料

关于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信息来源:武汉政协  发布时间:2024-01-20
【字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武汉碳达峰碳中和谋划起步早,在碳金融领域叠加优势多、工作成效大。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是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成华中地区首个碳普惠运营平台、落地全国首批“绿保贷”业务,全国碳市场重要基础设施“中碳登”落户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的条件业已成熟,必须将碳金融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支持推进武汉碳清算所组建工作,争取全国碳市场清算机构尽快落地武汉。统筹高校、研究机构等智库平台作用,支持用好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超前谋划涉碳政策、规划,指导全市各部门各尽其职,加快落实《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引导各区明晰发展侧重,充分发挥优势,避免重复定位、无序竞争,加快形成以碳市场为主体、以碳金融服务业和绿色低碳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碳产业发展格局。高度重视中碳登的碳数据价值,加速碳金融专营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碳技术公司的集聚,打造以碳汇大厦为核心、环沙湖高端优质楼宇为发展空间的中国绿谷。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作用,推动低碳技术在工业制造、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绿色设计、绿色建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力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转型。同时,以技术创新促绿色创新产业集聚。鼓励重点企业与市内高校、研究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共享研发资源,专注碳中和技术、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等技术研究,加速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尤其是在车谷、光谷加大低碳标准的落地力度,推动形成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链,加速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三、加强绿色金融创新

以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抓手,探索出台地方相关创新政策,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低碳项目、绿色创新项目。成立武汉“碳基金”,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创新碳信贷、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金融支撑,构建碳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各中介机构为国家和省市层面项目进行碳技术开发、碳资产管理、碳风险分担等碳业务活动。

四、加快低碳场景培育

加大政策供给匹配,培育低碳场景需求,带动低碳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推动碳汇大厦等楼宇率先实现碳中和,加速政府机关、产业园区、学校公园等场景的低碳化转型,打造碳中和、碳减排智能化示范样板。

五、加强“碳”宣传、唱响“碳”品牌

探索武汉碳普惠应用,积极推动在汉举办的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高品质生活,构筑低碳生活示范引领区。积极承办碳中和、碳服务、碳交易等主题的国际论坛、博览会,举办以绿色产业、智慧能源、低碳科技等为主题的绿博会;主动扛旗,定期主办全国碳市场大会、全国碳技术碳金融高端峰会,打造具有武汉特色、国际影响的“武碳峰会”。

市政协委员,武昌区政协主席王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