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 发言材料

关于加快推动长江新区建设成势见效打造武汉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建议

信息来源:武汉政协  发布时间:2024-01-20
【字体:

长江新区是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潜在增量和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长江新区建设是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自2017年长江新城选址落地至今,新区空间格局基本成型、行政托管全面完成、支持文件正式出台,长江新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目前,长江新区要从抓规划、抓基建转到抓投资、抓经济上来,着力解决托管工作协调难、空间规划利用难、产业转型集聚难等问题,不断强化发展内核、厚植发展动力、取得发展成效。为此建议:

一、强化联系协调,提升工作合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长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把政策从纸面落到实处。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协调相关区先行移交土地所有权,确保新区项目建设不停工,待新区建设取得成效后再研究解决历史包袱问题,毕竟只有栽下梧桐树,才有凤凰来。加大资金支持。参照成都天府新区做法,每年市级安排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新区建设,同时协调市级相关平台广泛参与新区的项目建设。组建新区发展基金、盘整新区可利用资源,建立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有偿使用机制,探索建立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多元融资渠道。破解区位制约。加强与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完善长江新区防洪体系,重点推进武湖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和长江武湖干堤等堤防提质升级;加快“四纵一横两节点”项目建设,启动国道347改线工作,实施汉施公路货运功能外绕。

二、建好亮点区块,加快成势见效

启动一批成型成功的项目,强化新区与主城联系,加快形成新格局、新产业和新面貌,打造长江新区片区综合开发的样板间,把蓝图从图册落到实处。加强产业功能导入。围绕总部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承载多元活力的产业创新天地。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围绕项家湖生态公园和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建设以体育中心、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市级设施,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音乐厅、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区级设施以及中央水轴公园、城市阳台、江湾创新等标志性工程,打造亮点板块。聚焦生态资源提质。开展项家湖生态走廊及配套设施、岸线及生态缓冲带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优化项家湖生态公园景观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给水管网、泵站、能源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生产生活。

三、抓实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构建“132”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聚焦低碳、健康、智造三大产业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把长江新区建设成为武汉“第四极”。强化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新区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园(原阳逻开发区)、临港产业园、新港空港综保区等3大现有产业园,打好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谋划建设新的产业园区,优化提升2.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阳逻组团的重型装备制造、钢铁及深加工、建筑材料等产业,五通组团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建材等产业稳产增产和技术改造。推动融合发展。科学规划新区当前存在的450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旅融合;长远规划产业用地,实现产城融合。

市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顾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