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知情明政

武汉市委外办关于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情况汇报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2
【字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实施意见》和《武汉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政协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举行了界别协商会议,强力推进,杨智主席、陈光菊副主席亲自出席。现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

  制定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工作专班方案,形成“分管市领导+牵头部门”的工作机制,由4位市领导作为专班领导,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外办、市商务局和市文旅局5个牵头部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与25家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建立高效的工作推进和联络沟通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7月,市委外办还举办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提升开放功能”的专题培训班,工作专班各相关单位和区参加培训,提升视野格局和素质能力,强化纵横业务交流,助力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工作专班目前已制发了25期工作简报。

  (二)聚焦重点任务,实现任务过半

  成立工作专班以来,各责任单位坚持外事、外贸、外资、外经、外宣联动,全力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工作,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内陆开放平台建设稳中向好。上半年,东湖综保区、新港空港综保区、经开综保区分别实现进出口值124.6亿元、51.1亿元和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297.7%和3855.9%,排名分列全国第49、第79和第112位。中法生态城全年策划实施项目60个,已开工43个,完成投资55.4亿元。中德产业园全年策划实施项目32个,已开工27个,完成投资14.9亿元。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一批重量级展会成功举办,全市举办展会节事活动618场,完成目标进度77.25%,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3.35%,累计加入国际组织会员单位6家。航空方面,目前运营的国际级地区定期航线20条,新开德里、河内、香港、墨西哥城及孟买等5条全货机航线;铁路方面,中欧(武汉) 班列首开武汉—哈萨克斯坦中亚班列,累计发运169列,14006标箱,进出口货值54.6亿元;水运方面,首次开行“阳逻港-杜伊斯堡”水铁联运测试班列,形成“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闭环。

  二是国际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汉成功举办,搭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三大平台,签约20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达266亿元。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首场对接会成功举行,成功举办“2021相约春天赏樱花”、“2021火红夏日好拼搏”一、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2021德企中国行—走进武汉”、“走进拉美”研讨会暨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推介会等活动,黑芝麻智能科技总部、新加坡银石资本华中总部等53个外资项目签约,新聘请18位武汉招商大使。1-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6.9亿美元,同比增长76.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35.4亿元,同比增长47.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4%;1-5月,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12.23亿元,同比增长74.85%(武汉海关暂未提供1-6月数据);我市服务贸易两项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我市入选全国第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5家企业入选示范企业。

  三是国际交往亮点纷呈。举办了3场重要外事活动,包括:4月,外交部举办了主题为“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全球特别推介活动,全面充分展现了疫后重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武汉;6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论坛发布《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武汉倡议》;7月,举办“202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论坛”,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方向发展。此外,新西兰、日本、英国、巴基斯坦、13国欧盟成员国等多国驻华大使密集访汉,武汉正成为各国使节热追城市。我市还举办了与英国曼彻斯特、加拿大万锦、新西兰基督城、韩国大邱广域市等友城的周年庆祝活动;统筹制定友城产业地图。新增驻汉国际机构1个,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新增1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与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四是外宣推介反响热烈。市委宣传部统筹全市11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发布帖文900余条,账号粉丝累计突破180万,曝光量7千万;同时,深化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合作,重点推出《武汉·在一起》城市形象传播项目,塑造传播英雄武汉新形象。市文旅局制作的《这就是武汉》宣传视频英文版在海外账号发布,组织多家文艺表演团体录制“牵手武汉˙粽情端午”综合文艺演出,并完成9个语种版本的翻译后发往各国际友城同步欣赏;市委外办推动正式上线新西兰基督城“中国友好城市网站”,专栏推介武汉。长报集团成立武汉国际传播工作室,形成由英文报《长江周刊》、“发现武汉”海外账号以及大武汉APP中英文双语频道等构成的国际传播平台矩阵。武汉广电与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CGTN)开启战略合作。

  五是国际交流百花齐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汉阳区、市城建集团等部门研究推进龟北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建设工作;市体育局成功申办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 (第一站),成功提升武汉马拉松和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赛事级别;市文旅局启动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办的传统文化线上教学项目,并进行武汉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示推介;市教育局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广泛推行国际理解教育,并向国际社会推广“停课不停学”以及学生安全复课等经验;市城建局5次参加设计之都小组工作会等国际会议,向土耳其等城市提供设计之都申请、建设经验,正起草《武汉设计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2-2025年)》,推动设计之都示范园区和创意社区建设。

  六是涉外环境不断完善。市公安局起草完成《武汉市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目前已指导江汉区率先打造全省首个区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武汉市国际化社区创建试点工作方案》,选取了25个国际化社区点位开展创建工作;市自然规划局启动国际社区选址和规划建设标准指引编制工作;市教育局协调推动国际化学校或分校落户经开区、青山区等;市卫健委加大医疗机构涉外服务工作,加速部署国际门诊设置工作;市科技局推进“外国人来华许可”系统功能提升项目,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市政数局正统筹推进市政府外文网站服务栏目信息审核修订,并定期更新涉外信息,完成《武汉概况》外文网站栏目内容;武汉地铁集团全面核查2020年底新开通线路双语标识;市委外办组织实施了外国友人武汉故事分享会等4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系列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经贸合作方面,受全球疫情影响,各国在基建、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新增需求萎缩,境外拟新建和在建项目面临受限和延后,多国对口岸和到岗货船出入进行严格管制,物流通道受限、成本偏高、原材料上涨。

  开放平台方面,综保区产业基础不强,综保区业务开展以保税物流、仓储为主,类型较单一;国际产业园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示范性项目不多,特别是外资产业项目实际投资仍较少。

  国际交往方面,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极大阻碍了国际交流,“外防输入”压力仍然存在,入境签证政策未完全放开,境外直达航线需稳妥开通,跨境人员交往存在较大限制,国际展会、境外推介会等线下经贸合作活动基本停滞,大国关系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武汉疫后重振中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强化任务落实。我办将继续会同各牵头部门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结合督查考评要求,推动各单位落实《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明确的具体任务。

  二是强化沟通协调。做好信息报送和部门间衔接,注重沟通协作,遇到问题共同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步调一致、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是强化长远谋划。以对现代化大武汉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国际交往中心与“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动态衔接,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国际化视野。

  衷心感谢各位市政协领导、各位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委员们对武汉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信息来源: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