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武汉发展量子产业新赛道,政协委员这样建议
今年武汉两会,量子科技产业赛道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领域。
武汉市政协委员、长江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萌提出加快武汉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建议。
刘萌说,以前在全国量子科技全产业链排名中,武汉位居合肥、北京、上海、粤港澳等之后,对量子科技的科研和产业投入也低于上述城市(群),限制了武汉追赶国内先进城市的速度。
去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出台,支持武汉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创新平台、技术、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
目前,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已成立了,拥有两个基金、两个产业园区。在武汉市布局的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中,量子科技细分领域量子精密测量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武汉位于全国量子通信骨干网重要核心节点。武汉的量子产业未来已来。
【1】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先导区可以这样建
如何建设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先导区?刘萌表示,要充分利用好武汉市量子科技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围绕国家发展量子科技的总体方案和布局,为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为先导区“先”和“导”的特色奠定机制创新的基础。同时,综合研判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全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和其他省市错位竞争、融合发展,加强武汉量子科技产业特色的锻造。
同时,凝聚技术源头力量,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底座。加强和应用场景方合作,充分发挥武汉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率先动员武汉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汉大型央国企积极布局量子科技产业应用,构建创新联合体。
【2】积极招引量子科技龙头,加快世界光谷量子化
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独树一帜。刘萌还提出加快世界光谷量子化的建议。他说,加快与全国量子科研院所、研究平台和量子企业的对接。针对量子科技产业上游需求开展针对性研发,重点围绕量子产业链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把武汉光谷的光电优势转化为量子优势。
积极招引量子科技龙头企业。利用九峰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及完善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资源,开展产业链招商和资本招商,抢抓具有核心技术的量子科技上游龙头企业和核心团队。
光谷要做好量子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围绕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建设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卓越孵化器等配套要素,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1公里和最后1公里。同时,积极拓宽海外市场。通过合适的平台和途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供应量子科技上游产品。
【3】支持全市高校设立量子科技相关专业
市政协委员、江汉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邵丹也关注于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省内只有湖北大学和长江大学本科有量子相关专业。”邵丹建议武汉部分高校增设相关本科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要在武汉市举办面向普通市民的量子科技展示和成果展示,建立广泛科学的宣传和科普。此外,他认为部分企业基础投入不够,只想把传统产业打上量子标签,不愿做量子基础研究和研发。邵丹表示,目前武汉有四个区都在推进量子产业,希望形成合力和特色。
“发展量子科技产业,武汉要发挥科教优势,提升创新能力。”武汉市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徐刚表示,要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巩固重大科研平台创新能力,建设优势学科,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全市高校设立量子科技相关专业并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学科布局,完善量子科技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培养和输送量子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发掘引导数理拔尖人才从事量子科技研究,加大量子科技人才激励力度。此外还要立足区域特色,形成特色量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