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武汉国际医院打造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议
“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的“五个中心”之一。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先后与57个国家的113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每年有大量国际友人来汉工作、旅游、求学,高端国际医疗需求大,需要加强涉外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打造武汉国际医疗中心。为此建议:
一、瞄准功能定位创建国际医院
按照“健康中国2030”战略要求,高标准谋划建设具有世界级品质,具备国际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国际医院,将其纳入武汉市重大项目库,构建武汉国际化医疗服务发展格局:一方面,选取重点地区或外籍人口密集区域,引入国际知名医疗集团共同运营,打造管理运营和服务方式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医院示范项目。另一方面,立足武汉现有的丰富医疗资源,依托大型三甲医院在城市发展新区或涉外医疗需求密集区的分院建设国际医疗院区,以托管、共建等形式进行国际化管理运营。
二、推动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国际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并出台国际医院、国际医疗部、国际医疗科室建设指南和国际化医疗服务诊疗流程及标准,建立健全国际医院、国际医疗部、国际医疗科室评审认证标准。建立医疗服务、支付体系国际接轨机制,推进外国人永居证、护照等外籍人员证件的就医便利化应用,持续完善外籍人员来华就医签证有关工作。提升国际医疗外语服务能力,完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医院外文版网站建设,推进医疗服务惠民便民地图外文版的设置和发布。探索建立国际医疗联合体,完善外籍人员院际转诊、会诊制度与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完善外籍人员来华就医签证有关工作。建立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对接机制,鼓励设立国际医疗部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管理认证、国际商业保险认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试点开展实时结算。支持国际医院、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急需药品、器械的进口,满足临床需要。探索搭建国际化临床试验平台,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便捷新药引入渠道。建立国际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允许国际医院、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在相对独立区域提供涉外医疗并自主定价。建立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推广机制,依托区域内高水平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搭建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平台、中医药国际教育培训平台和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更多来华学习中医的国外留学生和短期培训生,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国际转化。
三、建设国际化医疗团队
立足行业发展,建立国际医疗人才培养平台与引进机制。落实武汉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引进国际医疗服务专业人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探索实施外国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对国际医院来华行医的外国医师集体办理短期行医许可,吸引外籍高水平医师来汉执医。支持医学院与国际医院、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合作建设临床教学基地,从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才培养、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实习,师资培训与科研合作等方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支持国际医院、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员出国研修,学习国际先进诊疗模式、救治理念及实用技术。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主委,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缪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