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 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武汉更高水平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议

信息来源:武汉政协  发布时间:2024-01-20
【字体: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助力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武汉的历史使命和战略目标。武汉要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目标定位,紧密衔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开放与发展、改革、创新、安全的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依托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全方位推进武汉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此建议:

一、打造“大通道”“大环境”“大平台”,推动武汉高水平开放

打通“大通道”。发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点,以及“超米字形”高铁枢纽和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做大做强“汉新欧”班列,把武汉打造成为“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格局下的交通枢纽高地。营造“大环境”。对标国际中心城市,加快布局建设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打造“大平台”。发挥中国内地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作用,依托武汉新港,打造口岸经济,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形成具有枢纽链接优势的口岸高地。

二、全面深化试点示范,勇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排头兵

聚焦稳链补链扩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联通货物流、汇聚贸易流,助力产业链集群各类要素优化配置和顺畅流通。依托综保区,加快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支持重点产业“引资补链”。发挥平台功能优势,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勇当中部地区的尖兵。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武汉中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打造国内大循环。同时,提升口岸、贸易、金融功能,引进、培育和服务头部企业、头部平台,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勇当中部地区的尖兵。

三、肩负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当好科技创新领头羊

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大走廊,搭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平台,聚人才、聚技术、聚产业、聚资本,实现创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国之重器”,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当好中部地方科技创新创业的先行军、领头羊,引领带动中部地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引领带动功能

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驱动产业转型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光电子信息领域、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健康领域,做大做强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有竞争力的重磅产品体系。同时,在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优势产业领域,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升。聚焦氢能、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引进并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实现数字经济再上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产业引领带动功能。

市政协常委,武汉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汉港联谊会会长,香港合丰有限公司董事张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