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理论研究 > 成果展示

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研究

信息来源:《中国政协》2024年第04期  发布时间:2024-02-23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1]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元,不同界别的委员是来自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代表人士,具有不同的思维观念、利益诉求等。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是联系界别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不断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才能更好地有效凝聚界别群众的思想共识、汇集界别群众的智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一、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必要性

(一)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2]面对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人民政协必须把密切联系群众摆在履职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体现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人民政协由界别构成,涵盖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宗教、社会各界、港澳台侨等,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政协各界别委员分别联系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群众,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了解了各界别的意见就能基本了解大部分群众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能基本掌握整个社会的情况,政协各界委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既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当前工作中亟须创新、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实际、联系实际,了解界别群众思想状况,反映群众意见与呼声,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团结界别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才能真正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效能转化中重要作用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可以使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都能通过政协渠道参与国家治理,推动实现在国家治理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及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具体而言,一方面,人民政协在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方面,彰显了不可或缺的国家治理功能。国家治理过程离不开治理的决策过程。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及时广泛的协商,把民主协商贯穿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全过程,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决策疏漏。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有助于政协委员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深入了解并掌握界别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并就界别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国家制定决策或调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人民政协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方面凝心聚力,助力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效率。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具有广泛代表性、巨大包容性、有序参与性、充分协商性等优势,能够通过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政治共识和自觉行动,推动协商民主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促进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从人民政协在推动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言,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过程内在地要求人民政协提升参政议政的水平及凝聚思想政治共识的能力,更好地把实现界别群众自身的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力量。

(三)彰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内在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彰显这一独特优势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有效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3]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中国式民主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政协委员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政协的每个界别都有相应的代表人士。各界别委员通过政协组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国家政治体制框架内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大事务开展协商讨论,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重要实现形式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这是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被全方位激活,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能在政治参与中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诉求,更真实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这就意味着新时代新征程仍要继续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要“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4]政协的各界别委员分别联系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群众,都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各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频度和效度,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水平,进而更好地彰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广泛凝聚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最大限度地团结奋斗,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统战属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发挥统战作用是体现在政协工作各方面的。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5]人民政协统战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加强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界别群众,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共识、汇集磅礴力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政协委员要积极主动联系界别群众,了解界别群众的思想状况,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工作,团结界别群众跟党走。只有不断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才能更好地促使政协委员通过政协履职在群众中传播共识,增强各界别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凝聚力,更好地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

二、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素养需要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政协委员不仅要讲政治、更要讲好政治。政治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作用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少数政协委员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进一步提高。简单地将“政协委员”当作一种荣誉,乐意当挂名政协委员,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花费时间精力,去深入调查了解民情民意或关心、服务界别群众。这种不走心的委员联系群众工作,不仅容易导致一些界别群众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有可能导致界别群众失去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少数政协委员对界别群众思想政治引领能力不够。当前,面对价值多元、利益多元的新形势,一些政协委员对界别群众中发生的不良社会现象不敢发声、不愿发声、发不好声。究其根本原因,是有些政协委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够扎实,难以讲活、讲透党的创新理论。

(二)联系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及需求层次的多元性特征也日益明显。在分散、多元、多层、变动的个性化主体认知和需求中,政协委员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工作难度加大,这就迫切需要政协委员提升自身联系界别群众的能力。联系群众能力是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的必要能力之一,更是他们同界别群众能否联得上的关键要素。目前,在联系界别群众的具体工作中,一是存在政协委员同界别群众“说不上”的问题。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同普通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和思维差异。有的政协委员在同界别群众联系过程中,尤其是同与自身认知和思维差异较大的界别群众沟通联系的过程中,难以用群众的语言同群众交流,导致“说不上去、说不下去”等问题常态存在。二是存在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说不好”的问题。尽管政协委员大都是社会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人士,但还是有少数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够,对一些敏感问题和社会关切的难点、热点和苗头性问题,缺乏警觉性,难以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再加上调查研究能力如果不足,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导致反映社情民意时常存在“说了等于没说”“说了不如不说”等情况。部分委员联系群众能力的不足,反过来又造成这些委员更加不愿、不敢深层次联系界别群众。

(三)联系群众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拓展。其一,尽管近些年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载体形式愈加丰富多样,但整体而言,缺乏分众化、差异化的载体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界别群众参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手机移动终端为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提供了更多可能,各种线上学习、线上议事、线上协商的具体探索诚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还不能有效厘清不同界别的群众,并确保群众参与的可持续性。其二,有些界别群众存在不愿配合的消极心理。究其原因,有些政协委员在联系群众过程中,仅基于本职工作或行业交流,对界别群众只作泛泛了解;有些政协委员对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问题搜集层面,带着“问题清单”到群众中搜集问题材料,而对“问题清单”本身却没有深入研究。这种委员联系群众的做法,是不接地气的、机械化的、形式主义的,缺乏与界别群众的深入互动,做不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仅难以真正调动界别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降低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效。

此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协调机制有待优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政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和各级政协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动。目前,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精度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缺乏统筹协调,不利于良性发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考评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作为委员年度履职考核评价内容和评比表彰的参考依据,但考评体系不健全,界别群众参与不足;考评机制缺乏弹性,对不同界别委员的工作差异性考虑不足;考评激励机制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以上情况导致难以真正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实际对于提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影响有限。

三、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路径

(一)强化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学习机制。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思想松懈或认知不足的问题,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首先,强化理论学习的深度,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素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素养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对其理论素养的锻造。为加强政协委员的理论素养,当前各地政协都注重学习形式的丰富拓展及学习培训的督促与考核,探索出如理论培训与现场教学、专题授课与分组研讨、实践体悟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和会前撰写学习体会、会上交流学习心得等学思相长的督促方式等。然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能止步于“新”,更要省悟其“厚”,要将理论知识的源与流相结合,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价值意蕴。委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与联系界别群众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带着信念、带着情感、带着问题,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人民信仰和人民立场,提高自身联系界别群众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

其次,坚持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政协委员联系群众能力。提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而要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换言之,用实践的效果检验学习的效果,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最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次次走进车间码头、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问政于民,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信仰和人民情怀既是理论的指引,亦是实践的养成。除了学习体悟其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战经验和技巧之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其自身有没有真正成为群众贴心人的决心和勇气。政协委员在联系界别群众过程中,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真正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切实感受界别群众的生活状态、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在此基础上,诚心诚意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讨教,将“拜人民为师”的学习所获同自身理论学习的所思所获相结合,在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中不断锻造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创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机制。要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调动界别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内容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来优化联系群众的载体形式,以更好发挥联系群众的聚合效应。比如,凝聚共识是联系群众覆盖面最广的工作内容,网络传播载体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因此可以更多采用网络传播的载体形式。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基层治理等工作内容,重在找准问题并挖掘可行的解决办法,适合采用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等形式,以深度挖掘界别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除了优化联系群众的载体形式,还要根据所联系界别群众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方式方法。如,在凝聚共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讲”的方式,更要探索“问”的方式,在问与答的互动中促进与界别群众的思想共鸣。在参与基层治理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田头议、工地议、庭院议、茶馆议、广场议、视频议等形式,以便于群众参与;可以采取群众提、部门答、共同议的办法,论出思路、谈出办法、议出共识。在反映社情民意中联系界别群众,要以推动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将“问题清单”变成“需求清单”,虚心向群众请教,找准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痛点、难点和可行路径。在服务界别群众过程中,可以采取群众“下单”、各界委员“接单”的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

(三)优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协同机制。首先,强化专门委员会对界别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为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提供组织依托和条件保障。一是充分考虑各界别特点,合理建立界别活动联络组,确保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人牵头推动开展。对有特定组织依托、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界别委员,各专门委员会要完善同他们的联系机制,督促他们借助有组织依托的优势,探索出联系界别群众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同时,对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界别委员,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专业相近、对口联系的原则,构建起全方位的界别委员联系网络。如,建立界别委员活动小组,通过委员活动小组同各界委员进行日常联系,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为更好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开展界别活动提供协调服务。二是健全落实工作制度,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经常性开展。如,各专门委员会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等,研究界别工作,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经常性开展。此外,要如实登记、按时统计界别工作情况,并将其作为考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绩效的参考依据。

其次,加强政协与党政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各级政协之间的协调联动,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组织保障。一方面,上级政协和下级政协之间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推动各级政协委员协调联动,促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在各级政协组织中,县级政协工作基础薄弱、人员力量薄弱,尤其需要加强对其工作指导。具体而言,根据不同地方、不同议题、不同需要,县级政协在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时,可视情邀请当地的全国、省、市政协委员参加,增强相互间的情况通报或信息交流,通过不同层级的视角反映出一些综合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实践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协同党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同党政职能部门的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各级政协专门委员会要强化主动沟通意识,通过列席会议、参加活动、通报情况、走访座谈、资料交换以及开展联合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对口党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促进委员知情明政,促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不仅要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还要注重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自身的工作思路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之中,为界别群众需要办、党委政府有能力办的事情牵线搭桥,做到既不脱离实际、又能扎实有效补台到位,充分发挥好政协委员作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考评机制。首先,优化考评体系,提高考评体系的实用度。一是解决好“考什么”的问题。考核评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关键看有没有做到凝聚共识、有没有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怎么评价等。二是解决好“怎么考”的问题。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界别群众也各有特点,衡量的标准自然应有所差异。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应坚持分层分类考核,尽可能让行业或领域类似的界别委员在同一跑道“赛跑”。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考评。注重把考核功夫下在平时,实绩创造在哪里,考核就应跟进到哪里。从考核类别角度看,日常考核,要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能力,着重考核委员履职担当;专项考核,要着力考准考实委员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任期考核,要着重考核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长期效应,引导委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群众工作,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要能创造出经得住实践、经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履职实效。通过对各类考核权重的科学设置,形成委员综合考核评价结果。要根据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具体内容,视情在一定范围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实绩进行公开、公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绩效的渠道,增加考核评价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把激励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考评结果的转化运用。考核评价结果重在运用,只有真正“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得到检验。对高质量推动联系群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凝聚共识、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界别群众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委员,要积极表彰和宣传。对考核评价中工作绩效较差、存在问题的委员,既要摸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帮助委员补齐素养能力方面的短板。

武汉市政协智库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杨智 武汉市政协主席

课题组成员:

王兆平 武汉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岳奎 政协智库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吴敏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洋 武汉市政协研究室综合调研处处长

注 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8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8页。

[3]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8页。

[5]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