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同志在市政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性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5月28日)
今天,我们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性主席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体部署,发挥人民政协优势,积极为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建言、汇智聚力。今天的会议时间不长,但效率很高。刚才,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平同志通报了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唐树人等7名委员,分别从发挥我市司法保障合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的发言都饱含深情,饱含对我市的真爱,听了之后很受启发。这充分说明我们政协就是一个建言资政、畅通民意、广纳民智的平台。市公安局等部门对委员发言进行了回应,市政府副秘书长席丹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发言。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深刻认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第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深刻指出了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省委书记应勇同志也强调,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而法治正是投资软环境的核心,在区域竞争中,一个地方坚持依法办事的程度如何、保护企业权益的水平如何、社会和谐稳定的状况如何,反映的就是当地营商环境中法治化程度的高低,是决定一个企业投资与否的重要因素。当前,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第二,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竞争的契约经济,只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让二者各展其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我市发展意义重大。虽然我市的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总体较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大的成绩,但仍不容过于乐观。营商环境是“易碎品”,今天好不等于明天好,现在我们当标杆,也不等于我们永远是标杆。尤其面对当下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我们唯有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才能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委、市委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今年全省第一场大会就是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全市第一场大会也是,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比肩国际、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
二、要认真研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问题
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理念,通过科学制定政策、推进政策落地、健全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还有一些困难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是要认真研究机制建设问题。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真正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比如,研究出台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长久之策,是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必然之举。研究出台与产业发展、产业驱动、产业转型等公共政策相配套的司法机制。积极探索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修订专利保护制度,加强重点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保护,增强市场主体创业的积极性。探索自贸试验区司法保障机制,使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二是要认真研究改革领域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纵深发展。比如,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元调解体系。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研究司法信息化、智慧法院等领域的建设,探索构建互联网司法模式,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研究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涉企案件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关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要认真研究环境营造问题。坚持以法治化思维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建设,为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比如,研究困扰营商案件和环境的诉讼、援助、投诉、回应、评估等问题,真正建成公开公正、便捷高效的环境。研究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研究司法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法律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
四是要认真研究精准对接问题。我市正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必须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此,应研究推进与世界银行及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精准对接,与已经出台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精准对接,与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精准对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改革,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为持续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汇智聚力
政协委员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要当好建设者和维护者。推进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广大政协委员也责无旁贷,要持之以恒发挥作用,贡献智慧。
一是继续跟踪调研,务实建言。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建议,有些可以马上被党委、政府部门吸纳落实,有些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广大政协委员要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互联网司法模式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跟踪,深入调研,要善于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发现新的问题,迅速跟进跟上,及时反映,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加强民主监督,助推落实。要紧紧围绕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通过视察、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民主监督,促进问题扎实有效解决。要认真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社情民意信息等“直通车”手段,及时反映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政协委员是联系各界的桥梁和纽带,要深入一线,宣传政策、凝聚共识。一方面要了解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向党委政府积极反映他们的愿望要求、意见建议,帮助党委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所思所想所盼。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发声、正面发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解疑释惑、提振信心的工作,汇聚起克难奋进、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信息来源:综合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