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先行区”中奋力作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武汉市政协常委会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武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市政协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中心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武汉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更高标准、更实作风 资政建言服务大局——
一年来,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突出抓了三项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推进,切实在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与委员读书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类读书活动50余次,举办“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委员深入楼宇工厂、乡村社区宣传宣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将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始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深查细纠、检视整改,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深入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组织召开全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进会,总结经验、交流做法,在互学互鉴中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在街道(乡镇)协商议事平台全覆盖基础上,稳步推动政协界别、行业协会、两新组织等协商议事之家建设,新建各类协商平台227个,把多元化的一线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身边。积极推动委员融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协商议事活动590余次,推动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困难问题解决。
●在全国政协、省政协协商平台上积极为武汉改革发展争取支持关注。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共40余件,参与提出《关于充分发挥“独树一帜”优势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建议,为建设“世界光谷”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推动碳清算平台落地武汉,在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引起关注,并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上跟进提出《加快推进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议》。在省政协全会、常委会会议、月度协商会上,提出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擦亮“中国车谷”品牌、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共促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守正创新、奋发有为 围绕中心履职尽责——
一年来,常委会守正创新、奋发有为,认真履行各项职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原则,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加强履职工作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做到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在市委的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不断完善党组引领学、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专题学、各党支部集中学、委员线上线下交流学等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共举行3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组集中学习,9次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集中学习,12次专家讲座和辅导报告。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持续加强政协党的建设。组织召开全市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完善政协党的组织体系,组建10个专委会党支部、21个党员委员活动小组,推动支部党建和委员履职协同推进。落实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工作机制。
■ 始终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工作主线,全力助推武汉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聚力推动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围绕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战略,提出“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武汉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1号建议案,组建37个调研专班,150余位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形成48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召开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议政,提出了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加强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系列意见建议。进一步就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围绕产业抓创新等5个方面内容,组织专家委员组建调研工作专班,形成了高质量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深入建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聚焦“加强武汉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把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2号建议案,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从提升通道链接能力、提升产业链接能力、提升要素链接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围绕“发挥武汉都市圈在先行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主题,与都市圈政协共同协商建言,献计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组织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调研武汉新城、长江新区建设发展情况,组织在汉省政协委员调研武鄂黄黄核心区建设。
●积极服务经济稳增长。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主题,组织委员开展重点监督,对3000余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调研报告18份,并召开监督性主席会议,形成专项监督报告提交市政府决策参考。就“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组织召开界别协商会,“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开展对口协商。组织武汉政协智库专家对武汉、杭州、成都城市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武汉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构筑优势、形成胜势的战略对策建议。组织院士专家、政协委员就武汉市量子产业发展开展系列调研,召开座谈会提出意见建议。
■ 自觉践行履职为民宗旨,持续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协商建言民生关切。就“加强社区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创造幸福生活”提出3号建议案,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升群众获得感出谋划策。就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示范区建设开展界别协商,围绕推进博物馆建设及保护利用组织对口协商。
●协同破解民生难题。围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召开专题民主监督会议,提出各类问题和建议60余条。在生态环保领域,探索纪检监察与政协民主监督贯通协调发挥作用。持续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等问题开展视察监督。主席会议成员督办促办重点提案,对重要民生提案办理采取与党政部门联合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全年共报送民生类信息596篇,占全年信息总量半数以上。
●协力推进民生改善。组织主席会议成员专题视察,发动委员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统筹协调各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开展履职服务为民活动。
■ 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优势,汇聚团结合作正能量
●深化合作共事增进共识。完善落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走访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组织党派团体联合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监督。全年征集党派团体提案共119件,占提案总数的20%;遴选出的年度重点提案中党派团体提案占57%。
●加强走访联谊凝聚共识。广泛走访界别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加强与“两新”组织新的社会阶层的联络联系。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系交往,以“荆楚文化起源与发展”主题组织港澳委员开展国情教育考察活动。
■ 紧盯提质增效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
●加强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建设。协助市委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区政协工作的具体措施》。紧扣政协履职所需强化制度建设,修订一批文件推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科学有效。依托政协智库,组织委员、专家开展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等课题研究,为政协履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委员学习培训,适时开展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委员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考评指标。积极推进增设政协资源环境界别的工作。抓学习转作风、强服务提效能。积极支持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能,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市区政协联动。成立市政协基层工作委员会,组织各区政协主席赴厦门、沈阳学习考察“共同缔造和人民政协融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召开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秘书长座谈会,指导推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和解决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禀赋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理论武装,以更高站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巩固拓展学习成果,着力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类学习形式联动贯通、协同发力。深入开展书香政协建设,持续推进委员读书活动。
(二)坚持围绕中心,以更高质量服务英雄城市建设。紧扣中共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的目标任务,精心选择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强的议题开展协商监督。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推进长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量子产业发展等深入协商议政,积极服务助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提供多角度、系列化的参考意见。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围绕超大城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就业社保体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深入调研、精准建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发挥协商式民主监督优势,围绕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优化营商环境等持续跟踪监督,增强协商式监督实效,助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实施。
(三)坚持凝聚共识,以更高水平汇聚团结奋斗力量。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思想交流中增进团结、在合作共事中巩固团结、在共同奋斗中深化团结。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认真落实市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界别等制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港澳台侨界别委员为纽带,深化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系交往。畅通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协的意见诉求表达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办好武汉都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和汉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坚持以文聚人心、以史增共识,推动文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做好政协宣传工作,持续讲好武汉故事、政协故事。
(四)坚持守正创新,以更高要求深化协商民主实践。充分发挥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优势作用,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推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提质增效。加强政协系统联动、对区政协工作指导,积极开展联合履职,形成整体合力。加强政协智库建设。
(五)坚持自我革命,以更高标准夯实政协履职基础。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两个全覆盖”,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制度机制,深化培育“一委一品”工作品牌。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