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政协要闻

杨智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联组会并作发言

信息来源:市政协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1-20
【字体:

1月18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在东湖宾馆梅岭礼堂举行。省委书记王忠林出席会议,省政协主席孙伟主持会议。省政协常委、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代表第一组(中共1组)作题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塑造湖北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发言。

杨智表示,王忠林书记在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对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五个始终”的明确要求,为全省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殿勋代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目标定位准、思路举措明,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战略眼光、荆楚特色的好报告。全省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王忠林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报告》部署要求,积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

杨智说,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来看,我省科技与产业创新主体间融通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生态网络系统;技术供给与需求结合不紧,科研端和产业端的供需匹配不足;激励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性不高等,影响了经济发展质效。

杨智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统筹组织,推动创新资源和力量一体布局。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专业化培育支持体系,加速产出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作机制,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持续加力培育更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做好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

第二,提升产业质效,推动科技创新全面赋能。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钢铁、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都先进制造大走廊、临空经济大走廊等建设,支持光电子信息、北斗、节能环保等新兴特色和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充分发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抢占6G、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脑机接口等产业制高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第三,完善融合机制,促进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完善以链主为主导产业链治理机制,发挥我省重点产业链引领作用,通过链主提供场景、资金和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重点解决科技与产业融合的评价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从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经济收益等方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创新主体参与融合的积极性。完善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科研成果供给机制,通过市场化决策领投科研项目。破除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机制障碍,畅通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交流互动的通道。

第四,营造良好环境,形成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共生生态。健全“投贷股债保担”联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运用上市、债券、AIC、保险等融资工具,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吸引和培育各类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加快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持续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