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 发言材料

关于加快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助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信息来源:武汉政协  发布时间:2024-01-20
【字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武汉城市精神的内涵。进入新时代,武汉承担起“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使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力量。但同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同类城市相比,我市民营企业在创新动力、产业实力、金融支持、成果转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建议:

一、加快龙头科技企业培育

聚焦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名单,支持参与重大技术攻关、产业链建设等,强化对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市场拓展、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方面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明确具体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产业链发展需求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育,补全产业链。整合市现有平台资源,加强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网建设,提升信息对接、交易和转化等科技服务功能。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

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服务能力

加快国有投资机构改革,推动国有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在跟投机制、决策体系等体制机制上采用市场化运作。建立国有投资机构尽职免责制度,提高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资容错比例,鼓励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大力发展市场化投资机构,壮大武汉基金规模,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吸引外地投资机构在汉设分支机构,持续推动武汉基金加强与头部机构、知名机构和有丰富“投早投小投科技”经验的创投机构合作。对符合条件的“投早投小投硬”的科创天使投资给予风险补偿支持,引导基金加大对投早期的投资机构募资支持,加大国有母基金对参股天使子基金的出资比例。加大科技型企业上市支持力度。抢抓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快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上市。

三、发挥政策扶持作用

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金、培育、市场支持等扶持政策。在综合考量政策落地可行性基础上,对大中小微科创企业进行分类施策,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尽快完善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明确政策实施主体、适用对象、操作流程和时间表,做好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和操作指引,推动政策快速兑现。

四、培育企业家精神

加大科技创新的表彰奖励,每年召开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予以表彰。落实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在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科研诚信体系、容错司法机制、创新纠错机制等方面,探索建立容错和救助机制,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顾虑。深入持久做好武汉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事迹宣传,树立标杆典型、形成示范作用。

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活动中,将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一体纳入、一体考虑,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或领军紧缺人才。完善人才政策,在全市适时全面推行高层次人才个税补贴政策;积极推动新城区产业园建设“产才融合新城”,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建立一批人才公寓,提升人才安居宜业环境。

市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黄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