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区政协工作

汉阳区交院隔离点汇聚政协硬核力量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6
【字体:

  在武汉市抗疫一线,大大小小的隔离点作为疫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作用。汉阳区交院隔离点,是全区第二大集中隔离点,从指挥长、副指挥长到各工作组组长,绝大部分由政协干部担纲领衔、冲在前面,汇聚起一线战疫中的政协硬核力量。这也是武汉市重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一线战疫作用的一个缩影。

  一、火线抗疫有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8日接到驻守交院隔离点任务之后,汉阳区政协机关就吹响了集结号。除了有任务的人员外,机关所有男性干部一律上隔离点。副主席江建华同志任交院隔离点指挥长,4名处级干部分别任副指挥长及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安全稳定组组长,3名科级干部编入各工作组。截至3月3日交院隔离点疑似患者清零,8名政协干部,近80名工作人员,160张床位,31天的坚守,共接收转运患者256名。

  “我们是职位二线,志在一线,身在火线。”区政协调研员、医疗救护组组长熊杰说道。他两年前从领导职务上退了下来,长期驻村主持扶贫攻坚工作,今年即将年满60岁退休。这次临危受命负责医疗救护组工作,带领隔离点4名医护人员,每天全副武装,穿着简单的隔离衣、鞋套,在隔离区为众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和患者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熊院长”。区政协驻守隔离点的5名处级以上干部,平均年龄58,其中有两名今年即将退休的调研员。“疫情当前,不管是一线还是火线,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政协干部义不容辞、勇往直前”,这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二、同舟共济有温度

  疫情无情人有情,患难时刻见真情。在交院隔离点运行初期,口罩、防护衣等物资紧缺,需要发动各方力量筹措物资。汉阳区政协委员们热情伸出援手,通过个人捐赠、企业捐赠、网络募捐、联系货源等方式,为隔离点及时供应了一大批紧缺物资。区政协委员魏国不仅为隔离点捐赠了一批口罩、防护服和生活物资,还让自己的在校大学生女儿来隔离点当志愿者,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交院隔离点凝结了政协委员的人间大爱。

  交院隔离点的硬件设施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工作人员尽可能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荤素搭配,保质保量送三餐;嘘寒问暖,人人都有电热毯;洗澡洗衣,每天人工送热水;随叫随到,及时解决新问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冒着危险、顶着压力、扛着疲惫,频繁进入隔离区积极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困难。隔离点的优质服务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

  三、精细管理有章法

  高标准建章立制。强化党建引领,成立隔离点临时党委,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1名工作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吸纳为“火线入党”党员。制定《隔离点工作方案》《隔离点工作流程图》《隔离点楼栋长责任制》《隔离点医护人员工作管理制度》等工作规范,理顺各项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响应制度、监督制度。2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交院隔离点工作。2月17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视察交院隔离点工作,并给与了充分肯定。

  严规范转出病患。综合信息组和医疗救护组加强协作,充分掌握疑似患者健康信息并精准分类,严格按照最新版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要求,科学依据病人的CT影像、核酸检测结果、呼吸道症状及实时问诊信息,准确的将患者送往医院或解除隔离或继续观察。截至3月3日,交院隔离点转医院或方舱145人,无一例退回;解除隔离111人,无一例发病,患者的分流安置率远高于平均水平。

  信息来源:汉阳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