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协 > 区政协工作

全民战“疫” 汉南区政协在行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3
【字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汉南区政协及时发布了致全区政协委员的倡议书,紧急吹响战疫集结号,全区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积极主动作为,始终冲锋在一线,为全区战疫贡献政协人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在战疫救治第一线,不怕牺牲,勇敢逆行。医疗卫生战线的委员,直面疫情,主动请战,始终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顶住就得顶住,

  该扛就得扛起来。”

  

  协和医院西院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院长、区政协常委程范军,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团结带领西院全体干部职工全力奋斗在救治第一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健委和协和医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有序部署西院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积极组织科技攻关,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并为最终长期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发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围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这一目标,迅速建立和完善危重患者救治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成立战时医务处,主持编审了协和医院西院《新冠肺炎诊疗应急工作手册》,制定了59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得到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的高度肯定,被孙春兰副总理誉为“协和时间、协和经验、协和方案”。

  深耕临床、靠前指挥、不断总结、及时报告,为诊疗方案的调整更新提供重要参考。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后,收治了大量在其他医疗机构辗转的危重患者,西院及时组织国家医疗队专家逐一对死亡病例深入讨论,向国家卫健委提交了被称为水平最高的“死亡病例分析报告“,从中凝练出了新冠肺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对疾病的演进规律有了一定的把握,率先建立了疾病转危的预警系统(试行)、发出了及时进行先发治疗和抗缺氧治疗的倡仪。

  当我们通过微信联系采访他时,他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顶住就得顶住,该扛就得扛起来。我没有事迹,守土有责,但求不辱使命。”

  

  “能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瞬间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面对疫情,省政协委员、区政协常委、汉南区人民医院院长胡钦勇,带领医院一班人迅速行动,在原有感染科病床只有10张的情况下,连夜增开住院部两层楼作为发热病房。随着病人不断增加,他又果断托管汉南中医院,整体改为发热定点医院,并再次加开住院部两层楼接收发热患者。

  2月7日接到筹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命令至今,胡钦勇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从方舱医院回到附近的酒店。作为这座方舱医院的医疗副院长,早上8点他又会准时出现在岗位上。胡钦勇带领20人的汉南“战队”,从负责整个方舱的综合保障,包括药学部门、医疗物资、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等,到保障救援医护人员的生活起居,甚至患者的一份清真餐、糖尿病人的专用胰岛素、分隔病区的夫妇转运到一个舱团圆……汉南“战队”几乎是通宵达旦、事无巨细,不管哪个位置出现任何问题,都要第一时间补得上、解决好。

  2月18日,开舱仅6天,第一批治愈患者8人经严格检查评估后正式出院,胡钦勇给每位“出舱居民”送上了小礼物。

  出舱的一位大姐哭着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护人员的人性化服务和用心管理。”听到这样的话,胡钦勇无比感慨地说:“能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瞬间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2月26日人民政协报以“湖北省政协委员胡钦勇:‘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为题给予了专题报道。

  

  “我不怕,我先接诊!”

  政协委员饶杰,是邓南中心卫生院院长。58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他坚守在医院,既是院长,也是一线医生,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面对初期医疗防护物资的匮乏、病人情绪激动等情况,他说“我不怕,我先接诊!”。每一个有疑问的病人都要经他问诊,每一个住院病人每天他都会去病房问诊。

  事事劳心劳力,他一路小跑带风。抽调医疗团队进驻隔离点,他连夜开会、连夜与医护人员一起布置场地、准备设备器材,深夜11点多了,他仍然在开车往返医院与隔离点运送器材。医院里还有50多名精神病人,他还惦记着他们的治疗、防范感染、生活保障。面对特殊时期职工的焦虑,他又是一位谆谆长者,沉着冷静笑着安慰开导职工,携手直面疫情、共渡难关。

  

  疫情就是命令。区卫计局局长陈祖芳、汉南人民医院严清平、王继红、杨维等委员,第一时间奔赴战场,投入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疗工作者和政协委员的初心使命,展现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情怀。

  

  信息来源:汉南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