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长江新城选址公布: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
今天(17日)上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武汉长江新城选址范围、目标定位、政策措施及下步工作安排等内容。
新城选址在武汉中北部,将分三期建设:
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
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程控制区:500平方公里。 长江新城目标和定位: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之城
长江新城总的目标和定位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长江新城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之城。 五大优势锁定长江新城选址
经过多方论证,新城选址主要基于五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越,有机联接主城、联贯长江主轴,滨湖拥河、山水形胜,面江背山、坐北朝南,符合中国古代造城"居水之阳,背山向川,坐北面南"的文化传统和城市布局,且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呈依托之势;
二是交通便捷,处于航运、空运、铁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中心位置,西边是机场,东边是阳逻港,边上还有铁路枢纽,完全可以满足高端新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生态良好,毗邻长江、府河、滠水河、倒水河和武湖、后湖等众多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环境保护好,生态承载力强;
四是地质稳定,地貌单元主要为长江冲洪积二、三级阶地,沿江地段少量分布为地貌单元一级阶地,场地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无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基承载力较强,适宜建设开发;
五是开发度低,辖区人口少,常住人口约3.7万,建筑体量小,可开发建设土地充裕且可塑性强,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 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 布局"武汉科学城"
长江新城的发展基点是: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重点是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生命健康、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而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的集聚。
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和"城市合伙人"计划,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谋划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布局"武汉科学城",引进培养一批诺贝尔奖级别的、院士级别的,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打造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
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坚持以"四水共治"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蓝绿交织、人水和谐、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 打造信息技术领先应用的现代智城
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将坚持信息化引领,加快智能技术研发和全方位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推进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示范项目。推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惠民工程等项目,建设现代智慧城市。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一流的国际友城
长江新城将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文化、旅游、教育、人才、城市功能国际化,积极构建经贸畅通、人文相通、设施联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大力引进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建设国际科创园,打造国际化社区,促进国际高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聚集,提升新城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打造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创富之城
长江新城将把发展新民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四军三名"(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名家、名企、名品)为主体力量,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经济为主导,加快培育新民营经济集聚区。
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充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营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期限最短、政务服务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把新城打造成为知名的创新创业创富乐园。 坚持对标雄安新区 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下一步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对标雄安新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新城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城开发建设,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信息来源: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