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戴璐:对城市进行“数字孪生”,让城市更聪明
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刷个脸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抬起脚就能跑步健身,生了病不出远门就能看专业医生……市民看得见的是方便快捷的管理和服务,看不见的则是在后台发挥作用的“城市大脑”。
如何让这个“大脑”更聪明、更智慧?1月12日,在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璐提出,统筹建设全市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库,对城市进行“数字孪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力求‘纵深需求为要、解决问题为王’。”戴璐建议,利用三维、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城市运行动态的数字化,推进治理要素数据“一张图”;建立统一的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叠加“一标多实”各类城市运行管理要素数据,实现地理数据资源有序关联;整合时空基础、规划管控、资料调查、物联网感知等基础数据,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的基础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库。
什么是数字孪生城市?它既可以理解为实体城市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状态,也可以视为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综合技术体系,城市的规划布局、道路建设、交通优化、关系百姓民生的各类政策出台均可通过数字化模拟,达到效果验证、成效体验等能力实现,这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奠定基础,避免了规划冲突、资源分配不均衡和城市发展不充分现象。
戴璐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物联网与5G通信实现城市态势全面实时感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实现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这将赋予城市更多的‘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调整’能力,通过更高效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分析实现城市治理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