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菊同志在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年1月28日在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年提案工作回顾
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推动武汉经济社会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建言,共提出提案869件,经审查,立案交办735件(其中政府系统673件,党群系统等62件)。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578件,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各界别以及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集体提案157件。截止去年底,提案已全部办复。提案所提问题或意见建议已经解决或采纳的644件,占提案立案数的87.62%,已经列入计划正在解决的73件,占提案立案数的9.93%,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办理的18件,占提案立案数的2.4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全市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主动作为、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围绕医疗救治、方舱和隔离点建设、严格社区防控、统筹物资保障、依法开展防疫等方面及时提出提案。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这些提案第一时间以参阅件形式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参考。针对疫后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发展问题,常委会及时调整重点提案工作思路,按照“突出疫后恢复和重建,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关注民生,切口小能见实效”的原则,开展重点提案的组织策划、征集遴选、补充调整等工作,及时将关于疫后恢复和治理工作的高质量提案纳入重点提案。同时,按照市委工作部署,针对疫情给武汉发展造成的冲击,结合中央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紧密联系11名住汉全国政协委员,认真组织策划,完成了“支持建设武汉长江新城国家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等4个重点课题的调研任务,向全国政协提交了30件高质量提案,为国家发展建言,为民生改善献策,为我市疫后重振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给去年的提案办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强化工作部署,调整办复时限。各承办单位在疫情基本稳定后,及时启动办理程序,创造办理条件,克服办理困难,加快办理进程,全年提案办理工作仍然取得很好成效,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疫后经济复苏、重点产业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消费能力提升等,提出提案297件。关于缩短复工复产申报审批流程、创新阶段性用工模式、加大居民消费刺激力度等提案,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办理,有效促进了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全市复工复产好于预期。关于大力培育“芯”产业集群的建议案,提出培育特色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龙头企业、发展芯片产业科研与教育等建议,为谋划芯片产业发展、制定《武汉市集成电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高质量芯片产业服务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关于抢抓5G新技术机遇的建议案,提出加强5G应用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开展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建议,被《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采纳,推动我市5G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关于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纾困、利用好财税政策弥补和对冲疫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等提案,为帮助我市中小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探索零售新业态、引导新消费加快增长等提案,有关部门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予以采纳吸收。
——在政治建设方面,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依法治市、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等,提出提案46件。关于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四办”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等提案,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推进地方立法、改进法院执行工作、加强公益诉讼、强化立法协商等提案,为全面推动我市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规范传教活动、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创新城市民族工作等提案,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文化建设方面,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提出提案66件。关于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等提案,对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志愿者”之城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做大做强动漫产业,提出完善金融人才支持、扶持动漫龙头企业、打造本土原创精品等提案,有关部门在相关提案办理中予以采纳。关于里分文创旅游改造、统筹红色资源、发展夜间经济等提案,有效推动了我市文旅产业的快速复苏。关于加强书院文化保护、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注重城建中文物保护工作等提案,推动了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体育场馆利用、基层社会治理等,提出提案262件。关于提高我市体育场地综合利用效率的建议案,提出提升和拓展场馆功能、推进场馆复合多元利用等建议,在武汉保卫战方舱医院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市16家方舱医院,由体育场馆改造而成的占了10家,提供床位5100多个,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后,体育场馆在做好防疫情况下,又积极有序向社会开放。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提案,在我市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等提案,在实施健康武汉行动中被采纳。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等提案,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提升0-3岁幼儿托育服务、加大公办幼儿园扶持力度、稳定幼师队伍等提案,对学前托育托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耕地和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提出提案64件。关于清理整顿非农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等提案,促使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得到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关于强化湿地立法和规划管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保护与修复等提案,推动了我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承办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有关工作。关于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力度、源头实现垃圾减量,立法强化垃圾分类实施等提案,在我市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予以吸纳。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等提案,为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一年来,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立足政协性质定位,发挥政协整体功能,持续提高提案工作“三个质量”,不断推动提案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一)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提案线索,探索提案工作“双向发力”。一是多渠道了解民情民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奔赴抗疫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运用提案方式建诤言、献良策。据统计,2020年平时提案立案交办120件,占全部立案提案总数的16.3%,这些平时提案调研充分、针对性强,为疫后重振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二是广泛征集提案线索。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结合提案选题开展网络议政,围绕高质量编制武汉“十四五”规划,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市民网友提出的意见建议内容广泛,为委员选准课题、提好提案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三是充分利用提案推动民生改善。在建议案、重点提案组织策划工作中,确保民生类提案比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紧盯民生类提案的办理情况开展督办,跟踪问效,政协提案切实推动了一系列民生短板问题的解决。
(二)改进协商内容和方式,提升提案办理协商实效。一是聚焦疫后重振开展专题协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时调整履职工作重心,将“推动我市尽快复工复产复市”的重点提案,作为2020年首次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主题,广泛动员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各专委会以及各区政协,为抗疫斗争及疫后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发展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到会听取意见建议,提振社会各界信心,为武汉疫后重振凝心聚力。二是探索建议案、重点提案“1+N”集中办理协商。以建议案和重点提案为龙头,将150件同类提案与建议案和重点提案一并“打包”,开展同类提案集中办理协商,使协商内容更加丰富,协商效果更加突出,发挥了建议案和重点提案的引领作用。人民英雄张定宇还亲自参加“开学第一课”健康教育宣讲活动,推动了“开展全市卫生健康教育,养成文明生活习惯”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三是加强督办和民主测评。不断完善市领导领办和领衔督办工作机制,坚持高位推动,加强高层督办。充分运用民主监督形式,组织开展建议案、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民主测评,督促推动了更多提案的办理落实。
(三)加强提案工作宣传,发挥履职平台重要作用。一是宣传提案的重要作用,组织编写了“请人民政府加强研究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八大对策”两件提案背后的故事,被编入全国政协《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的故事》一书。二是总结提案工作经验,大力宣传我市富有地方特色的建议案工作成绩。三是发挥提案存史资政作用,全面搜集整理建国以来市政协历届提案史料,编纂了《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提案目录汇编》,充分展示70多年来的提案工作成绩。
各位委员,一年来提案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是:提案质量还要再提高;提案督办力度还不大、少数提案办理质量不高、办理反馈工作还需加强;提案办理公开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常委会真诚希望各位委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以推进提案工作“提、办、服”高质量发展。
二、2021年提案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提案工作意义重大。要把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集合起来,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政协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疫后重振、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提案组织引导,服务疫后重振工作大局。着眼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提案方式履行职能,围绕疫后重振、创新驱动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生态保护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课题,谋发展改革之策、尽惠民利民之力,充分发挥政协提案重要作用,推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提案选题引导,搞好建议案和重点提案的组织策划,强化提案立案审查,着力提升提案整体质量。
(二)完善提案办理协商机制,推进提案办理深度协商。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机制,探索提案办理协商与网络议政、“协商在一线”等新协商形式的有机融合,推进提案办理开放式协商。继续开展建议案、重点提案“1+N”同类提案集中办理协商,有序组织部分建议案、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充分发挥市领导领办建议案、重点提案的示范效应,推进各承办单位主要领导遴选领办政协提案“全覆盖”。加大督办力度,探索开展部分提案的跨年度办理工作,切实巩固提高办理实效。探索遴选部分提案内容有序向社会公开,督促各承办单位按要求公开提案办理结果,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活跃协商民主氛围。
(三)夯实提案工作基础,不断提高提案工作服务水平。探索开展提案工作的委员专题培训,联合组织提案办理工作承办单位的培训。修订完善、梳理汇编提案工作系列规章制度,研究制订《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提案质量评价办法》,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加强市区政协组织的联系联动,遴选市区政协委员共同关注的提案开展调研督办。加大亮点工作宣传力度,扩大提案工作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承办好全国部分城市政协提案工作研讨会,充分展示我市政协提案工作成绩。
各位委员,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新使命、新任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携手并进,为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提案工作处